#发布优质内容获取分成#
假如真的发生世界大战,各大国都开始开打,咱们每个中国人都出千元支援国防,14亿人一凑,能搞出1.4万亿的军费,这笔钱到底能支撑咱们军队用多久呢?
在如今这个烧钱如流水的现代战争时代,这笔看上去巨大的资金,能不能支撑咱们打一场局部战争呢?还是连一周的高强度作战都撑不住?当导弹一发就要上亿、先进战机每小时花费几百万,咱们的“全民集资”又能在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中起到啥作用呢?
1.4万亿听起来很多,够用吗?
给大家来个直观的概念:1.4万亿到底有多大?这差不多就等于咱们中国一整年的国防预算!2022年咱们的军费预算大概是1.45万亿元,没错,14亿人捐款集齐的这笔钱确实让人瞅着挺可观的。
不过在现代战争的面前,这笔钱真能顶啥用吗?
据相关数据显示,二战后期,美国每天的战争开销就达到了3亿美元(按照如今的汇率和通胀调整)。如今的战争消耗可能会更加让人咋舌!
要是现代战争真的发生的话,我们这1.4万亿恐怕连一年都难以维持。有些人可能会问:“打仗到底有那么贵吗?”但其实,现代战争可不是以前那种冷兵器时代的肉搏,更不是上个世纪的坦克对轰那么简单。
现如今的战场上,真正的“主角”可都是些“吃钱机器”:
一艘中型航母造价动辄数百亿元,而且还不包括舰载机和各种武器系统;一架五代机如歼-20,单价就在数亿元以上;高精度导弹每发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;先进雷达系统、电子战设备更是天价。
还有个特让人咋舌的数字:在某些局部冲突中,单单打下敌方一架飞机或者摧毁一个防御设施,所用的导弹和弹药成本可能会比目标本身的值贵好几倍!这就叫现代战争的“经济悖论”。
军费开支的冰山效应
人员费用这一块儿可不简单。现代军队可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,从招兵买马到培训,再到工资福利,哪一环都得花不少银子。就拿咱们中国200万现役军人的基本工资来说,每年得花差不多3000亿,这相当于建15座港珠澳大桥的造价呢!要是再加上退役军人的保障,这个数字就得翻倍了。
接下来就是后勤保障这一块儿了。咱说的燃料、弹药、食品、医疗、通信和运输,都是得持续投入大笔费用的。就拿一艘052D驱逐舰来说,每天光燃油费就得差不多100万元呢,而一架歼-20战机飞一小时,成本也得有35万元。光是解放军每年的后勤保障费用就高得吓人,达到5000亿元,差不多能盖40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呢。
再说说装备的维护和更新。那些高科技武器可不是买回来就能长久使用的,得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。说实话,这些费用有时候甚至超过最开始的采购价呢。
一艘航母的整个使用周期成本里,维护费竟占了65%。比如说,一艘造价200亿元的航母,在服役期间,维护费用就会超过300亿元。咱们国家现在的装备年维护费用大概是国防预算的30%,而这个数字达到了4500亿元,换算下来,每天得花12.3亿元才能让现有装备正常使用。
战损补充也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。打仗的时候,武器装备的损耗可比平常要高得多,得赶紧补充上来。
以现代高强度战争为例,像歼-16战机造价约3.5亿,鹰击-12反舰导弹差不多1000万,而99A主战坦克的价格也得5000万。按现代战争10%的年均装备损耗率来算,光主要作战装备的战损补充每年所需就得约7000亿,这可相当于建造两个三峡大坝呢。
说到研发投入,这可真是个大头。打仗的时候,技术的领先往往能决定胜负,因此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。我们国家的军工科研每年投入差不多4000亿元,听起来很多,但相比美国的军事研发预算,才只占40%。要是研发个新型战机,通常得花500-800亿元,而新导弹系统的研发费用也得200-300亿元。简单算来,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大约得贡献285元,才能保证我们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。
这就是咋回事,1.4万亿看着挺大,但要是在全面战争面前,这钱可能就像杯水车薪似的。有些军事专家估计,要是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,这笔钱最多也就能撑个几个月的高强度作战。
中国的国防优势:不只是钱的问题
接着往下说,可能有些朋友心里会打鼓:那咱们国家的国防安全是不是就岌岌可危了呢?别急,事情可没那么简单。
事实上,我国在国防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,这些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资金的投入上:
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我国家国防建设的一大优势。咱们中国在联合国产业分类中,拥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,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的。这意味着咱们能自己生产几乎所有类型的武器装备,从小到枪支弹药,大到航空母舰,样样俱全。这种自给自足的本事,在战时可是相当重要的。
接下来得提的就是咱们的动员能力。中国的组织动员能力可是杠杠的,能在短时间内把民用资源转化为军用,这可是很多国家没法比的优势啊。
再说自主创新的本事。近年来,我国在航空航天、信息技术等方面真是猛进,不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也陆续投入使用,这可大大增强了咱军队的作战能力呢。
还有那战略纵深和咱这庞大的人口基数。辽阔的国土再加上咱人数众多,这些都为我国的防御战斗创造了独特的条件。
再有就是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。经济的力量是军力的根基,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完全有能力不断加大国防的投资。
说到底,民众捐款真的可行吗?
咱们再回过头来想想这个假设:14亿人每人捐1000元。这想法确实展现了咱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力量,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碰上不少现实问题。
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捐出1000元。虽说咱国家在发展上取得了不少成就,但城乡之间的差距、地区的不平衡还是有的,有些家庭的日子过得挺紧的。
就算能筹集到这笔钱,怎么高效地分配和使用也是个大难题。在战争期间,资源分配的效率常常比资源的总数还更重要。
不过,中国人民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来的团结精神,真的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。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,再到抗洪救灾和抗击疫情,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,咱们总能齐心协力、众志成城。
2020年新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,各地的医护人员都主动请缨,赶往武汉支援,企业也纷纷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和防护服,普通老百姓更是自发组织,帮着医院和社区送去援助。这种全社会上下团结一心的精神,真是用什么钱都买不到的珍贵财富。
和平发展:最好的国防投资
聊了那么多关于战争的事儿,最重要的得强调一点:和平发展才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呀。
中国一直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,咱们增强实力不是为了发起战争,主要就是为了保护和平。
其实,在和平时期搞建设发展,恰恰是最划算的国防投资。每一分花在教育、科技和产业升级上的钱,都能变成综合国力的提升,从根本上增强我们的国防力。
当咱们的科技水平更高,产业发展更旺,人民的心更齐,社会的局势更稳,国防的安全才会有更坚固的根基。
“要想让国家强盛、边防稳固,最好的外交法宝就是强本节用,让天下都来效仿;实在强化边防、备战的话,周边的诸侯自然会心生畏惧。”这句古老的智慧,今天依然适用。
